疫情期间我在做什么-21天成长营-第一天《学习总论》
早餐思考
1,你今天有什么想做的事呢?
完成自己的安排计划
散步,听podcast
练字35分钟
21天成长营内容学习
明天早点起床
2,试试最终能完成多少计划上的内容,自己的学习效率如何?
基本能够完成,效率不是100%
3,什么时候效率最高?
早晨
4,规划能够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提前安排能够有效的帮助高效的完成任务
上课随笔
理论式的学习
目标 - 获取 - 提炼 - 归纳 - 输出 - 复盘 - 扩充
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没完全明白。
原文: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爱因斯坦
通过向别人清楚地解说一件事,来确认自己真的弄懂了这件事。
比如:博客的写作
学习总结
今天的主题就是《学习理论》,其中提到的 理论式的学习步骤:目标-获取-提炼-归纳-输出-复盘-扩充,之前没有系统的去接触这个,今天看到这个,发现平时的学习当中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是要想做的很好,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每天学习的总结,我想也就是提炼这个环节。
今天是我第一个做为点评,我也不清楚形式,也没有规定,那目的就是为了大家都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那我今天的总结也是我从大家身上学习到的,是总结,也是点评,那我这个已经是写好了文字,然后用语音的方式分享给大家,第一次,大家多多见谅,那我就开始了,按照打卡顺序来
丹丹
三分钟的音频,然后我觉得,丹丹对此次的成长营非常负责任,她愿意分享她知道,同样也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一起成长,这个是我对丹丹今天的打卡的总结,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21天的成长营收货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我对丹丹的评价不能过多,不然我也成话痨了,碎碎念了,哈哈哈 开个玩笑,接下来说下一位
茁壮的猫
我看了茁壮的猫的打开总结,从她的总结来看,平时应该经常有学习总结,她是按照丹丹的课程,一点点来的,而且,在每个阶段,还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我来解读一下他的总结
从他的总结,她是一位老师,谈到了她和学生之间的问题,关于这部分,我是这样理解的, 当我在听丹丹的课程中,我想到了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没完全明白。” 我觉得在实际操作中,能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别人,是需要能力的,因为你得把知识内化,理解,自己在学的时候遇到的障碍,那么只有排除这些障碍,你才能让别人比较容易理解,而排除障碍的这个过程就是归纳,总结,提炼,和丹丹提到的是一致的,我之前有过这么一段经历,现在想起来,我发现我就是在用这个流程,但是自己却不知道,我之前为了分享一个软件的使用,我制作了一些列的视频,在制作这个视频的时候,我会去反复的查看ppt,然后也会录几遍,当然结果也是每一遍都比前一遍要好,逻辑会越来越清晰,为什么会这样,我录完之后,我会反过来自己看一遍,看的时候我就会用听众的心态去看,因为在说话的时候实际上大脑是不怎么思考的,一股脑就说出来了,但是在观看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思考,这样就会有后面的结果,你会发现视频中的错误或者逻辑不对的,或者不太好的地方,然后通过这个过程,最终做出一个成品,然后发布。我分享这个故事也就是想告诉大家,平时我们都在用一些东西,但是没有停下来思考,这样就会走很多弯路。
这个就是我看完之后 对我自己的一些启发,或者说发散吧,
沐紫哲
如果把我们比喻作一艘船,那丹丹是掌舵的,沐紫哲是发号施令的,而我们是水手,发挥自己的所长,在各自的岗位,让这艘船驶向远方。 她是这次我们训练营的主持人,谢谢你带领我们一起成长
同样笔记的思路也是跟着丹丹的来的,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总结,最后得出了自己的总结,着重提到了输出,并说出了她的例子,因为没有输出,导致效率比较低,我在输出的理解跟上面刚刚说的有点差不多,其实当知识输入后,输出就是不断的查错,归纳,总结,然后不停的修补,修正知识的这个框架,最后把一个有结构化的东西输出出来,形成自己内化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框架,今天在群里也提到了框架这个字眼,然后我此刻就有这样一个想法 然后还附带了一篇自己的日记,,是对今天看的《亲爱的安德烈》的一些感悟吧,有句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时间,去理解,感受,那个也是不一样的,随着自己的阅历增加,认知也不断增加,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给沐紫折点赞,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次都有总结和感悟
不值得
她总共打了两次卡,第一次是关于自己21天的小目标,每天读诗,自己也说到自己可能暂时没有那种感觉,所以我想应该是想培养这种感觉,因为文字是可以传达作者的思想,所以从读诗中能够找到共鸣,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地方,或者学到作者描述得好的地方,或者是思想的寄托,又或者是寻找心灵的港湾,听着他的语音有种电台的感觉,一开口就被带入进去了,很有治愈,我个人对文学不是很感冒,关于她的这个举动,我就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点评就谈不上了 接着说第二个打卡: 不值得 没有采取文字的方式,而是直接用自己亲身经历描述在课程中所学到的,也算是对之前的事情的一个总结,自己也在不停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完她的分享,我觉得我和她有个类似的举动,她对书籍上开始做笔记,画记号,等等,简单说,就是留下痕迹,可能是自己的感悟又或者是知识点等等。因为我比较喜欢看电影,有些电影久了之后感觉都不记得了,看着看着的时候我就想起自己看过了,然后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在看电影之后,把电影的名字和海报存到笔记上,并在后面空了,去写一个影片的故事简介,或者说流水账吧,通过我的回忆,把这个故事用文字的方式再记录一边,这样我下次就不会看到同样的电影,也是一件有意义的记录,后面自己再看的话,肯定也别有一番风味,我想她后面再翻开看到自己的笔记是不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王路飞
看到她的笔记感觉很好,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笔记,前面小伙伴的笔记是采取的大纲式,两种方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总分,思维导图的方式是发散式的,比较符合大脑的思维方式,从感官上来说,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一眼就看到全景,让思路比较清晰,不容易打乱,而大纲式的需要从头到尾,当然如果使用word,可以生成目录,那目的也可以一样,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在应对不同的场景可以结合使用,看到王路飞采取这个方式做笔记,感觉很不一样,这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沐熙
看到你对丹丹课程的一种感受,有种凤凰涅槃重生的感觉,断舍离,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些舍不得,我个人就是比较舍不得的,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掉,总感觉它在未来是会有用的,而且好几次我发现如果我真的丢掉了,后面是真的会要用到,或者说用得到,所以我很苦恼,我也不知道是丢还是不丢,陷入两难,不过我现在还是比之前好多了,开始有针对性的舍弃了,不过要说的是,舍的那种感觉真的很舒服,就像水面那么平静,心里不再焦虑。
尹框
看到这个昵称,我打yi,然后怎么都打不出这字,我说这就奇怪了,这个字这么常见,怎么翻了这么久都还没翻到,过了许久我才回过神来,是读yin,真的是,电脑久了,字不知道怎么写了,音也不知道怎么读了,原谅我,那么对于尹框的总结,很精练,用自己的话把丹丹的课程的精髓复述了出来,这是一次有效的输入,输出,输入了,如果不提炼,是没法输出的,就像一个算法,如果参数传入进去,算法不合适,那么产物就不是最终想要的,所以算法很重要,对入参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到最后的结果。
法国的丹丹
看到她的笔记总结,她把课程中的技巧在笔记中运用的淋漓尽致,不仅有自己的额外查询,同样在边上用红字标出了总结或者感悟,可能都是叫丹丹,和丹丹的风格有点相似,怕不是两姐妹吧,哈哈哈 她提到有一个困惑,学习是为了快乐,但学习中又有不快乐,感觉有些矛盾,我之前在菜根谭里看到有一段关于司马迁的故事,史记是司马光在牢里完成的,他一生都在学习,走了很多地方,采访过很多百姓,可能就是因为了前期这个丰富的实地考察,给他写作这个史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这个过程,有苦,也有累,当然也有高兴,快乐,但《史记》是在牢里完成的,这个过程肯定不是很快乐的,但最终他还是完成了史记的编写,凭着记忆力完成了这个史作,所以我觉得,可能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快乐而是更高一层的含义,只是现在不能理解这个所谓更高一层的含义,说不定随着时间,慢慢我们就会明白这些。
小轻舟
看完小轻舟的笔记,是通过印象笔记记录的,看完之后我被惊呆了,看她的这个记录,能够脑补她的一整天,真是太强大了,如果还没有看的 ,我墙裂推荐要看一看她的笔记, 她在笔记里分享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叫做《番茄工作法》,看到这里我很有共鸣,之前我也接触过,还买了一本书叫做《番茄工作法图解》,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谁不想活得轻松?谁不想妙计百出?谁不想与时俱进?谁不想享受假期?但要怎么实现呢? 频繁的中断、重复的活动、迫近的期限,常常使我们力不从心。 而这些压力又是最害人的:它们带来更多的压力、被迫行为、难以为继; 同时妨碍了我们自觉、专注、清醒的思考。 结果是心智游走在过去未来之间,只为找某个人、某件事来顶罪,掩盖我们虚构中的无能。
那么番茄工作法对于拖延症算是利器之一,小轻舟也提到了,一个番茄钟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开始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打断,就视为此番茄钟作废,这种方式对抗拖延症是绝配,我也分享当时我对这个番茄工作法写的一个博客如果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小结
以上就是本次点评,有不足之处,希望小伙伴们多多理解,如果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我也很乐意听取大家的意见,把每个小伙伴的收获都去体会一遍,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当你拿起他的时候,你的味蕾即被打开,那种感觉是很享受的,再次感谢丹丹,还有各位小伙伴,希望我们接下来的日子里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